蘇州博物館 # 20張相片
打著華人建築大師貝聿銘的最後力作, 是吸引我到此尋找靈感的緣由。
聽到貝聿銘先生, 你一定不陌生. 著名的東海大學路思義教堂, 就是他在台灣的重要代表作品。
攝影和建築, 對我而言有著某種程度的契合性, 拉抬至藝術層面而言, 我喜歡欣賞建築作品在細節給予的視覺呈現~
在一個陰雨的午後, 抵達蘇州博物館。 就讓我帶著你一起欣賞貝聿銘先生的封刀之作...
路思義教堂留影, 2001年02月。
01. 陰雨的午后, 蘇州博物館前
蘇州博物館(新館), 位於蘇州市重要的歷史文物區, 周邊有挫政園及獅子林兩大蘇州園林代表;
而蘇州博物館的設立, 考驗著貝聿銘實現「中而新, 蘇而新」的設計理念。
「中而新, 蘇而新」意謂著從傳統中繼承其創新。
這一句簡短的詞, 卻透露著細微的思考, 要如何融合古典又不失其唯一性呢?
02. 蘇州博物館正門
眼前白牆塊狀式的幾何式建築, 正是貝聿銘先生給的答案。
03. 大廳幾何造頂
進入博物館大廳, 映入眼廉的是簡單又俐落地運用三角形及四邊形打造的幾何造頂工程.
04. 採光廊頂
疊加式的廊頂和木色網形天窗, 豐富了自然採光的簡約風格。
不難發現, 採光的運用也是貝式本次的重點設計。
05. 走廊,
左側為展廳, 右側為博物館內的園林造景, 前方是貝聿銘先生另一處巧妙的設計之處:無柱式樓梯。
06. 無柱式樓梯
一共設計三層, 蘇州博物館內唯一的樓梯; 可通往地下一層 (展廳及放映廳), 地上二層 (主要展廳)。
07. 無柱式樓梯 2
08. 無柱式樓梯 3
在樓梯上下走了幾次, 想試著找到一處最妙的角度表現貝式的「無柱」精神。
貝氏巧妙的運用建築結構設計的無柱式樓梯, 增加了空間的透明度~
這無柱式樓梯與流水的搭配;「獨具匠心的中國式樓閣吧~」 我心底想著...
09. 高低對稱
走上2樓, 長廊的屋頂所呈現的幾何折角對稱感,
有一種內練的俠客風...
10. 盆景
四周擺設了不甚協調的休息椅子, 給人感覺並不搭調~
我喜歡的是樹幹的捲曲向上~ 為博物館點綴了些許的襌意。
11. 落地窗簾
12. 落地窗外
窗外的景色正是貝氏所設計的21世紀園林, 「中而新, 蘇而新」; 繼承傳統中的創新之作。
13. 犀牛角杯
在走出戶外前, 回神欣賞展廳中的館藏, 畢竟這兒也是「蘇州」博物館~
蘇州博物館典藏許多「吳、越」的古文物, 以及之唐代開始的「江南文化」。
相片中的犀牛角杯屬於明朝文物,
其記載著過去將領御馬出征時, 皇帝送行賜酒, 在馬上飲用之杯,故又有「馬上杯」之稱。
14. 木雕酒杯,
不記得作者是誰了?
印象裡這件作品是原作者遺世仍留的三件作品之一, 另外兩件一個在大英博物館和紐約大都會博物館。
15. 廊外
蘇州博物館自2006年10月份開始正式營運,
館外的設施仍保有些許「新」意~
16. 林, 亭, 橋, 水, 山, 竹
用著六大元素所注入的貝氏園林, 與館內的風格一致, 簡單且俐落~
17. 橋景
過橋的一端就是清朝太平天國時期的忠王府, 寓意著連結著現在與過去, 繼承傳統的開創「蘇州博物館」
貝氏的巧思令人折服.
18. 片狀假山
白牆後就是聲名遠播的挫政園,
貝氏將園林造景藝術中的假山, 注入新的色彩, 與牆面相映成立體感的片狀假山~
巧妙的將挫政園與蘇州博物館轉在一起.
說到底仍是那句老調「匠心巧意」。
而這就是, 貝聿銘對於「中而新,蘇而新」的答案。
19. 結語
我帶著有色的眼鏡來檢查蘇州博物館, 卻帶回了貝聿銘對於建築設計的處處巧思。
這次的攝影作品是我與大師的對話, 他是一個融合建築藝術及當地文化的建築大師。
所謂「細節決定成敗」, 我學習到; 在靜態的攝影專案裡, 在畫面的佈局上, 要更加留意所注入的元素與細節。
後記:
在Google上search「貝聿銘 蘇州博物館」得知,
1. 貝聿銘現今90高齡, 蘇州博物館 是他 "傳說中" 的『封刀之作』 ;
2. 貝聿銘在蘇州博物館開館前, 曾邀請世界各地的好朋友, 為他的「小女兒」過生日。
3. 蘇州博物館為貝聿銘在中國大陸的第二件作品, 第一件為北京香山飯店。
4. 貝聿銘祖籍蘇州, 曾在獅子林度過短暫的童年, 故會選擇蘇州作為封刀作品並不意外。 「落葉歸根」
-- f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