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春: 他們在畢業的前一天爆炸
剛在 youtube 上看完這公視監製, 鄭有傑執導的 Days We Stared at the Sun《爆炸》, 最後一集。
就覺得是該寫些什麼表達我心裡的感受, 有好的也有壞的:
先聊聊大家對於青春的看法吧?
我認為呢, 青春對我來說就是年少青狂的歲月, 因為年青所以狂妄,
也因為自以為什麼都罩得住, 所以敢毫無保留不顧一切地向前衝,
用一種不服輸的心情頂撞這個世界就是青春。
鄭有傑導演在《爆炸》幕後花絮談到這部片的動機時, 我對於其中的一段話留下深刻的印象,
『大概是17歲的年紀, 是你發現所有大人叫你不該做的事情, 他們都在做的時候... 』
所以在片裡的男女幾乎都為此而爆炸了,
們選擇了自己的方式去衝撞這個世界:
從道德感的失落: 師生戀, 援交, 自殺, 一夜情... 到法律的反抗: 搶劫, 暴力, 恐嚇, 威脅, 殺人未遂...等
他們想挑戰的是? 是體制也是社會的群體意識。
從而描述人們【你愈不該做的事情, 我就愈要去做。】的叛逆心理。
然而,
犯錯這件事, 我認為是有年齡期限的,例如:
30歲的蕭對救護車比中指這事, 是不能被社會原諒的; (前陣子的新聞)
18歲的廖說他會殺人都是教育害了他, 我們覺得他只是誤入岐途. (請參考: 2008年翁奇楠命案的新聞)
所以《爆炸》片中用另一位角色, 洪仔, 的經歷去呈現: 青春是被允許犯錯的這件社會現實。
我看完這部片時, 會想說年青一輩的人看完會有什麼想法?
是不是有被激勵去爆炸? 因為社會能接受你們爆掉的事實呢?
這就是我沒想懂的地方了, 也自知悟性不高,
整部片的隱喻是什麼? 沒能看出來...
臉書上《爆炸》裡的許多朋友說最後一集都看到哭哭...
但是我沒有, 我只是看到許多細節上的 bug 然後覺得痛心罷了。
儘管如此; 雖然劇情很扯淡, 《爆炸》依舊是個用心的好作品。
另外有一個bug我蠻介意的,女警衝進去找浩遠的那一場戲裡, 為什麼她的制服有血跡? Wh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