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2 沈睡的軍隊 - 兵馬俑 (29張相片)
走吧~ 讓我帶著你的欣賞世界第八大奇跡 - 兵馬俑。
關於兵馬俑的來由眾說分云, 不過大都脫離不了秦始皇想到死後在地府時仍可領兵大戰的一詞。
秦始皇這號人物, 史學家給他兩極的評價:
他焚書坑儒是暴君, 他一統天下是始皇帝, 他一統度量衡有先知, 他派徐福找長生不老之藥很迷信, 他連上北邊長城有遠見...
最後, 據說他建造了一個地下城市,把咸陽市(今西安)縮影進去。為他傳奇的一生留下句號。
兵馬俑就是秦始皇在地下的軍隊, 自項羽一把大火燒掉阿房官和秦陵後(西元前206年), 在1974年重見天日,
這批已沈睡兩千年的軍隊, 讓我們對前朝文化有更深的認識。
以上, 歷史課說完, 接著來看相簿:
先說好這次沒什麼生命力可言。主力是用17-40L開大景和70-300DO狙擊。
[1號坑]
01. 一號坑全景
目前發掘出最大的一個坑。 站在一號坑前; 只有一個感覺:「秦始皇, 你好牛!」
02. 一號坑全景兵陣
前三排(面向西邊) 的就是輕裝步兵組,輕裝步兵亦散佈在左右兩翼。
什麼是輕裝步兵呢? 就是無敵的敢死隊。
03. 輕裝步兵頭像
兵馬俑之強有二,其一:八千名戰士其姿各異; 其二: 真人比例之數大, 便是美。
所以有世界第八大奇蹟之稱。
04. 輕裝步兵
話說商鞅這個法家學者,他獎賞士兵砍殺敵軍人首。一個首級其軍階就上升一階。
於是秦兵陣就在這樣的情況下產生了勇敢無懼的輕裝步兵。
輕裝步兵的特色就是只著布衣,不著戰甲,求快速砍首為目的。
05. 重裝步兵
視覺上看來重兵的年齡似乎較年長!?
也許是年輕時殺敵無數才慢慢升階到重裝步兵組。
06. 殘敗之俑(一)
07. 殘敗之俑(二)
這些已出土仍未整理的殘敗之俑, 才是真正的沈睡之師啊。
08. 整備區
逛到一號坑的後方, 這裡站著的是修復中的兵馬俑,
也就是從殘敗之俑中, 一片片修補出他的原貌。
這令我有點失望, 想到剛剛在一號坑所拍攝大景這群雄師,也許都用過同樣的手法修復。
09. 修補中
有種組合恐龍化石的味道~
10. 秦磚
這可不是普通的石頭喔, 這是伴隨一起出土的秦磚。歷輕二千年而無殘壞,
可想而知當時的窯燒工藝之境界。
11. 戰車兵
這種姿態的就是拉馬的戰車兵,
感覺比例有些奇怪?
12. 神情
用小綠炮充當望遠鏡看著他們的神情, 沈默之中似乎有種「無語問蒼天」的情懷。
(ps:這裡可以注意他們的髮飾)
13. 秦人
14. 今昔之戰
我在角落發現這個有趣的視角: 2006年的旅客 vs 西元前206年的秦兵.
這恐怕秦始皇也未曾料想過吧?
[3號坑]
接著在1號坑旁還有兩個小小的2號及3號坑; 規模雖不大, 但較知名的兵馬俑皆在此出土。
15. 3號坑全景
16. 戰車重裝武士
17. 破碎之俑
[2號坑]
2號坑感覺起來還在考古似的, 樓梯椅子羅列其間。感覺不大好。
18. 2號坑全景
19. 跪射俑
左足在前,右足在後, 呈跪姿的弓兵。
這是個人感覺最帥氣的兵馬俑。
20. 破碎之俑
看著這些片片瓦瓦, 有些說不上的感觸。
21. 立射俑
在二號坑旁有一處小展廳; 展示較具代表性的兵馬俑。
上圖是立射俑; 呈站姿的弓兵。因位於軍隊較前線,故無裝甲。
22. 騎兵俑
23. 跪射俑
[秦始皇帝陵文物陳示廳]
參觀完1~3號坑, 感覺其實有點麻木。
所以這裡又設置了個秦皇帝陵的出土文物廳。 進去瞧瞧~
24. 小篆體
秦始皇一統各地的文字, 度量衡, 曆法和貨幣。當時年紀小沒想很多,
現在走遍各地才知道, 這真是具有創世之做法。
25. 一號銅馬車
陪著秦始皇一起埋葬出土的有兩個銅馬車。
聽一旁的解說員說明這兩件1/2比例之銅馬車,其製作工藝之精藝與高超。
似乎讓你回到二千年前的秦朝的打鐵鋪, 看著一件件青銅藝品的敲打誕生。
26. 二號銅馬車
一號是立式,二號是坐式。當時秦始皇出巡用的馬車式樣。
請注意馬嘴下的纓絡(一根根鬚狀),這也是用青銅一絲絲打出來的,
解說員說最細的只有0.2mm, 可見當時的工藝之高深。
具體我不是很了解, 但這在1980年出土的銅馬車對現代工藝投下一顆不少的震憾彈。
27. 銅馬車出圖相片
28. 一號銅馬車示意圖
印象中以前上國文課時, 國文老師曾教過馬車的各部位。
雖然都還給國文老師了, 但看到這個示意圖還是忍不住想拍個一張~
[結語]
兵馬俑的參觀就在這一個瞬間結束,
由於新出土的兵馬俑有些仍帶著陶燒的顏色, 但因與外界接觸的關係, 其色澤會漸漸消失。
為了保存仍在地底下的這些土兵們, 在保存的技術末達到前, 目前兵馬俑已停止繼續開挖,持續修補的作業。
在史記上曾有段有趣的記載, :
「始皇初即位,穿治驪山,及並天下,天下徒送詣七十余萬人,穿三泉水,下銅而致槨,宮觀百官奇器珍怪徙藏滿之,令匠作機弩矢,有所穿近者輒射之。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魚為燭,度不滅之者久之。」
秦始皇動用了七十萬人的工匠所建造的地下帝國, 許多史學所發現的兵馬俑和秦始皇帝陵只是其冰山之一角。
也許未來的考古能更為我們解釋當時司馬遷所留下的謎題。
至於我, 卻是著實的感受到秦始皇穿越時空般的震憾力。
(完)